close

【文/銘傳大學諮商與工商心理學系副教授鄭瀛川】



在目前多變的社會型態與競爭激烈的產業環境中,企業對於人才的選、訓、用、留都遇到極大的挑戰。人力資源部門與各級主管雖然用盡一切方法,仍然感嘆找不到優秀的人才;好不容易把人找進來之後,企業希望透過培訓來提升其專業職能,建立正確的價值觀,並使其融入組織文化,唯訓練成效一直受到質疑;面對人才競爭,企業留才的運用籌碼經常是加薪與獎金,但是,有時候花再多錢也不一定留得住關鍵人才。特別是碰到景氣寒冬的時候,企業對於用人成本更是錙銖必較,期待用對人、做對事。因此,我們必須跳脫傳統人力資源管理的思維與作法,在人力資源策略上尋求創新與突破。
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,員工同樣面臨極大的壓力,有些人經常忙得團團轉,累得不想上班,也有人一整天下來,沒做什麼事情,卻感到全身無力,有時一走進辦公室,心情就是一片陰霾。這樣的工作,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不僅沒有幸福感,更覺得自己的生活索然無味,甚至覺得生命毫無意義。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莫過於找不到人生目標,生活沒有前進的動力。從心理的層面來看,一個人產生工作倦怠的時候,容易失去工作專注和積極的動力,若無法適當補充快速消耗的能量,便無法獲得期盼的正面效果。因此,認為沒有前(錢)途就走人、受了一點委屈就離職、有機會跳槽就趕快跑等,反而讓自己陷入惡性循環。
志願服務 付出即成長
在面對人力資源管理的困境,以及個人在職涯發展上的瓶頸時,有些企業開始運用「企業志工」的系統,來改善這些問題。所謂企業志工,指的是企業為了善盡對社會的責任,由企業主動集結員工組成志工團體或提供服務機會,鼓勵員工參與志願服務。許多國內外的企業案例都已經證實,實施「企業志工」系統對企業本身及員工個人兩者都有相當大的好處,分述如下:
1. 提升企業正面形象
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,企業的經營目標從傳統以「營利」為導向,提升到「公益行為」和「企業公民責任」的層次。近年來,越來越多的企業組織鼓勵員工以不同的型式,直接或間接參與志願服務工作。從企業和社會的關係來看,企業志工也可以做為一種企業的社會行銷方法。企業從事公益活動可以是「服務提供者」,直接提供服務給所需的社會團體或民眾,也可以是「價值倡議者」扮演社會倡導的角色,結合企業公司的產品,支持公益活動,並藉此塑造企業的正面社會形象,無形中為公司帶來更多廣告及行銷效益,為公司所在地區帶來正向的社區意識,讓員工擁有更大的展望性和更強的動機發揮個人能力和潛力,並成為提升企業社會形象的一大利器,進而吸引更多有志專業青年加入。這也是一項員工訓練的副產品,對公司團隊精神和內部凝聚力具有絕對的正面功能,企業志工可以幫助企業本身,整合員工的專業發展能力,改善企業形象,增進企業與社區、企業與業界之間的合作關係,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加入,並帶動組織成員的向心力,形成積極正向的組織文化。
2. 提升員工責任感
志工是一份有意義、有收穫的工作,因為從事志工活動而驕傲,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也肯定了自我的價值,鍛鍊自己鍥而不捨、堅韌不拔的精神,以同理心出發,培養利他的意識,並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,使自己獲得正面的成長經驗。此外,志工服務是一項經由大家努力,共同完成特定目標的團隊行動,可增進員工的社會參與經驗。這些經驗可以讓參與的員工貢獻自己的專業能力,找到工作的成就感與意義感,更可以與志工們彼此分工合作,增加個人專業和社會經驗。同時促進不同部門、不同職位的同仁互動與交流。透過志工服務,員工在付出中提升責任感,有效地改善工作效率,培養整體團隊精神,促進溝通與人際關係,因此,從事志工服務的最初看似僅有員工個人獲益,最終仍會回饋到企業身上。
心靈能力不枯竭
為什麼參與「企業志工」能有效提升員工的工作動力,豐富心靈能量?我們可從「能量管理」、「學習與成長」與「正向心態的建立」等3方面予以說明:
1. 能量管理
吉姆.羅爾(Jim Loehr)與東尼.史瓦茲(Tony Schwartz)在《能量全開》一書中曾指出,能量管理是指「人類擁有一複雜的能源系統,在工作時,能從此系統中提取能量,維持工作的效能」。而能源管理主要是管理4種能量,這4種能量分別是「身體能量」、「情緒能量」、「心理能量」及「精神能量」:
(1.) 身體能量(Physical Energy):生活動力的基本來源。需要有執行工作的身體強度、持續工作的持久度、能經由休息回復的體力。
(2.) 情緒能量(Emotional Energy):保持正向的基本來源。需要擁有令心靈正向快樂的強度、保持良好情緒的持久度、能正確回應情緒變化的柔軟度、面對失望挫折能恢復的能力。
(3.) 心理能量(Mental Energy):建構生活及集中注意力的能力。需要具有正向自我說服及大量創造力的強度、能持續集中及長時間全神貫注的持久度、接納不同觀點的心理持久度、藉著脫離舒適圈以強化心理能量的能力。
(4.) 精神能量(Spiritual Energy):提供心理價值、熱情、承諾的能量。需要無論何種情況、不犧牲自我利益亦能堅持自我價值承諾的強度與持久度、面對與他人意見相左也不會傷害他人、能快速復原精神能量的能力。
許多人在參與志願服務過程中,獲得自我肯定並自我實現,且對自己的存在價值感產生更高的評價,透過參與、反省及整合自己的經驗,從中了解自我、接納自己,重獲自我肯定。同時,參與志願服務對志工個人能產生個性上的改變、增進自我覺察與反思,並使得思慮成熟且具有多元化解決問題能力等內在成長。此外,參與志願服務能增加抗壓性、增強自信心、養成寬容與開闊的心胸、獲得助人的愉悅與快樂。因此,參與志工者有較為顯著的能量管理能力,能有效提升工作動力。
【完整內容請見《能力雜誌》2014年2月號,非經同意不得轉載、刊登】


轉貼來源:UDN新聞網


sbir計畫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巨群企管顧問 的頭像
    巨群企管顧問

    巨群企管顧問

    巨群企管顧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